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教导青年学生,“要给书本上的知识‘挤挤水’,才能得到知识‘干货’”“只有和群众实践结合,才能把‘水分’挤掉”。这个暑假,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主任李永发教授带领小小营销队走进安徽省当涂县,鼓足“自找苦吃”的精气神,践行“吃苦水、喝墨水、玩泥水、乐汗水”的实践理念,用心上好社会实践“必修课”,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工管新力量。
苦干实干 在“吃苦不觉苦”中磨练心智
“自找苦吃”,不是被动吃苦,而是要主动在困难中调整心态、磨炼意志。小小营销队为期十天的实践日程表安排得满满当当,队员们顶着炽烈的阳光,足迹遍布当涂的各个村庄、各个企业,投身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
在调研当涂的水产养殖产业时,师生们前往乌溪镇文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蟹苗养殖协会以及永保村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地,在农田里行走、在塘口边学习,从零开始了解蟹种到蟹苗再到成蟹的养殖全过程,全面了解新型生态养殖模式,见证了小村镇依靠蟹苗养殖慢慢起家、小企业依靠销售螃蟹逐步壮大的过程。
在蟹中味食品有限公司和经开区科创中心交流时,师生们积极了解企业运营情况,挖掘产品特色、讨论营销方案。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问题,坚持不懈运用专业知识寻求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支持。
密集而紧凑的调研安排,艰苦的实践环境并未让同学们退缩,队长陈小萌笑着说:“出发之前我们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越是艰苦越能磨炼。”
以苦为乐 在“吃苦不言苦”中增长才干
以苦为乐,苦中作乐,在“能吃苦”中守初心、担使命,在“会吃苦”中增才干、强本领。小小营销队以乐观开朗的态度面对实践过程中的挑战,享受“乐汗水”的满足感。
在安徽盛农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稻鸭共生示范基地和发酵床黑土猪养殖基地,师生们学到了两种新奇的农业共生模式:“稻-鸭-紫云英”模式和“猪-稻-油”模式,这两种共生模式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实现生态振兴、绿色生产的有力手段。面对未知,李永发教授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勇于追问、学深悟透。学生们争相提问,绿油油的稻田里晒得红扑扑的脸蛋上洋溢着蓬勃的活力。
在当涂县志愿服务活动中,小小营销队通过与各乡镇基层干部的交流,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振兴的需求,切实感受到乡村振兴事业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及基层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学到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以学促干 在“吃苦亦是甜”中服务乡村
既是吃苦也是吃“补”,补的是精神和信仰,补的是品格和本领。通过“吃苦”之旅,享受成果“芬芳”。
结束疲累而充实的一天后,睡前的复盘会议是队员们最期待的环节。通过讨论和总结,互相交流、互相印证、互相启发,真实的乡土实践与书本上的文字密切结合,苦涩的汗水内化为甘甜的知识,重构着学生们的知识图谱,滋养着青年们色彩斑斓的青春梦想。
在最后一天的青年企业家座谈会上,同学们不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与青年创业者们平等对话,为当涂县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李永发老师表示,这是个很好的开始,小小营销队要将乡村振兴这一件事持续地做下去,为“把富春山居图描绘在农村大地上”做出小小的“营”响。
十天的实践活动虽已画上圆满的句号,但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仍在传递。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应自觉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锤炼过硬本领,担当时代使命,将“自找苦吃”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挺膺“作始也简、将毕也必巨”的信心和“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耐心,做乡村振兴征途中的“苦行生”,让吃苦成为最鲜明的青春底色,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撰稿:王驰 左雨婷;审核:黄铁流)